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活动 > 正文

第十八期儿童发展与教育论坛暨第三期教育硕士学术沙龙活动顺利开展

发布时间:2025-04-24 发布者: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家庭建设研究院) 浏览量:

2025年4月22日下午16:00,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家庭建设研究院)在主楼137教室成功举办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40周年院庆活动系列第十八期儿童发展与教育论坛暨第三期教育硕士学术沙龙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如何与幼儿一起做研究:质性研究方法论的最新进展与反思”,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婴幼儿养育照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李敏谊教授主讲,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家庭建设研究院)陈辉院长主持。邱香、房阳洋副院长及部分专业教师出席并参与研讨,2024级教育硕士研究生全部参加此次活动。

李敏谊教授首先介绍了研究主题及其与马赛克方法的关系,接下来依托自己研究团队所开展的“幼小衔接的质性追踪项目”,紧扣“如何与幼儿一起做研究”,结合研究现场中的许多鲜活故事和本土案例,分别对作为研究方法的马赛克方法和作为教学方法的马赛克方法进行了深度分析,对质性研究过程中“研究问题、数据收集方法、研究工具设计与改进、优势与挑战”等核心议题进行了系统讲解。最后,李敏谊教授呼吁大家要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儿童和儿童早期教育,倾听儿童,赋权儿童参与,提升儿童福祉;要以中国为方法,深入中国现实,超越概念孤儿,对话国际经验,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在提问环节,李敏谊教授对在场老师和研究生的问题都给与了积极的回应,并为研究生们推荐了《不平等的童年》、《倾听儿童》和《把自己作为方法》等书籍鼓励研究生多阅读多反思。

陈辉院长特别感谢李敏谊教授给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师生带来的精彩报告,并从以下四点进行了总结和回应:1.李教授用非常生动的案例鲜活地呈现了质性研究方法的魅力和挑战;2.方法是术,我们从报告中可以看到研究处处体现出对儿童的尊重、以幼儿为本的儿童观;3.马赛克研究方法的视角,提醒我们要从文化的视角去理解儿童差异、地区差异和国别差异;4.我们做研究既要讲好中国故事也要学会与国际对话,避免做学术孤儿。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此次儿童发展与教育论坛暨教育硕士学术沙龙活动圆满结束。多位师生表示获益匪浅、意犹未尽,希望能够继续参加类似的学术论坛或沙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