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发大学生艺术感知力与民族文化认同,深化对“生命张力与民族韧性”的当代解读,9月28日,文化传播与艺术学院学生党支部开展主题艺术党课活动,学生党员们共同观看了原创抗日民族歌剧《红高粱》,在经典演绎中感悟抗日烽火淬炼的民族气节。

歌剧《红高粱》以齐鲁大地乡土史诗为底色,聚焦九儿、余占鳌等齐鲁儿女,生动铺陈他们在苦难中觉醒、于抗日烽火里挺身而出的生命群像 。“颠轿歌”的野性节奏响彻剧场,舞台上红高粱如“火焰”般翻腾,带领大家穿越到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从高粱地的爱恨纠葛,到面对日寇铁蹄践踏、民族危亡时刻的血性迸发与殊死抗争,作品以极具冲击力的艺术表达,将个体命运与家国存亡紧密交织,深刻诠释了中国人“活着就要顶天立地”,即便身陷绝境,也绝不向侵略者妥协的精神图腾。
观演结束后,党支部组织党员们进行交流研讨,大家表示,此次活动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透过作品真切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生命力镌刻在抗日先辈舍生取义、保家卫国的峥嵘岁月中;作为新时代青年,将以创新姿态传承红色精神,让抗日先辈的风骨在新时代赓续生辉。
Ø部分党员同学的观后感:
观看歌剧《红高粱》时,我被那股浸透骨髓的民族血性深深震撼。高亢的唱腔里,是九儿、余占鳌们对侵略者的决绝反抗;火红的高粱意象中,藏着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这不仅是一段历史的重现,更像一面镜子,照见共产党人初心的源头,即为家国、为人民挺身而出。如今我们虽处和平年代,但剧中的抗争精神仍需传承:在岗位上勇挑重担,在困难前迎难而上,正是我们这代党员对“红高粱精神”最实在的践行。
——2022级网络与新媒体 徐瑜曼
歌剧《红高粱》中,九儿自卫的坚毅、余占鳌反抗强权的无畏,如暗夜星火,点亮“青年当有脊梁”的真谛 。民族血脉里的不屈坚守从未褪色,它从舞台走来,化作我们前行的力量,以赤诚接过民族精神的火种,在新时代续写担当,让这份热血与坚守永远燃烧。
——2022级视觉传达 任艺
本次观看歌剧《红高粱》让我深受鼓舞。歌剧《红高粱》让高粱地的意象在眼前变得鲜活。摇曳的高粱布景既是情感温床,更是抗战屏障,莫言笔下“有意识”的高粱,正象征着不屈的民族魂。当九儿、余占鳌带领乡亲抗争的旋律响起,唢呐与板胡的高亢里,是普通民众在危亡时的觉醒。这恰是红色文化的底色——从革命年代党员带头冲锋,到如今他们在各岗位坚守,都延续着这种“正直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歌剧落幕,高粱红的意象仍在心头。红色文化从不是历史符号,而是代代相传的精神火种。
——2022级表演 曾贝瑶
看完《红高粱》歌剧,心里多了份不一样的触动。舞台上的唢呐与合唱不只是热闹,那片“红高粱”里藏着的,是普通人在民族危亡时的挺身而出——九儿挡枪时的唱腔里,没有豪言壮语,却满是“豁得出”的担当;“祭酒”时泼洒的酒液,更像对家国土地的赤诚承诺。
这不是遥远的故事,而是提醒我们:党员的“初心”,从来都和脚下的土地、身边的人紧紧连在一起。就像高粱扎根黄土,我们也要在自己的领域中把这份“不服软、不退缩”的劲儿传下去。
——2022级播音与主持艺术 高璎
看完《红高粱》歌剧,我从视觉和听觉得到了震撼,感受到了民族的觉醒。九儿和风仙她们以生命为代价进行反抗,让女性的角色具像化。以九儿为代表的普通民众,在危亡时刻将个人恩怨升华为民族大义,展现了“民族魂”的真正含义——它不是英雄的独奏,而是无数普通人在绝境中坚守尊严、奋起反抗的合唱。
——2022级服装与服饰设计 张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