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扎根乡土探非遗,赋能振兴绽芳华—— 妇女发展学院 2022 级女性学专业城根营实践教学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11 发布者:妇女发展学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研究院 浏览量:


2016 年起,女性学专业历经多年深耕,构建起全员全过程进阶式实践教学体系。2025 6 30 74,在学校教务部积极协调以及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城根营村村委支持下,2022级女性学专业10名学子在魏开琼、于光君两位教师带领下,赴城根营村开展为期一周的田野调查,解码乡村振兴中的文化传承与性别力量。

一、文化赋能:非遗传承中的乡土根脉

实践首日,城根营村刘佩仿书记为实践团队详细介绍村庄情况主要项目,为调研奠定扎实基础。带队教师明确教学目标与实践框架后,师生与村委成员合影留念,开启这场文化探寻之旅。

7月1日,在剪纸工坊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同学们从生疏到熟练,指尖流转间剪出的不仅是精美纹样,更是对传统技艺的敬畏——这门以中老年女性为主要传承群体的手艺,承载着乡村女性的生活智慧与审美表达。

5074A 

同学们在剪纸工坊认真学习剪纸技艺)

 

7月2日晚,篝火映照下的传统武戏演出震撼人心。村民化身演员身姿矫健,招式刚劲有力,将传统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当得知“村中孩童自幼习武,却鲜为外界知晓”时,师生们深刻意识到:非遗的存续不仅需技艺传承,更需打破传播壁垒,让乡土文化焕发全新活力。

29BF2 

(同学们观赏并了解城根营村传统武戏)

 

二、田野扎根:农业与生活中的乡村肌理

7月1日,同学们走进城根营村的蔬菜大棚和瓜棚农户们热情地介绍着种植技术与品种特色,如西红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适当的温差,网格瓜对土壤的透气性要求较高等知识。而“特殊”大棚中新技术的应用,则充分展示了科技赋能助力农业发展。同学们亲手采摘果实,在体会丰收喜悦的同时,更观察到性别分工的现实图景——女性在摘瓜、挑瓜等精细劳作中承担重要角色,构成农业生产的“半边天”。

30F3B  

(同学们在蔬菜大棚了解西红柿种植技术)

3081E 

7月3日,同学们通过乡村集市观察乡村社会网络。在琳琅满目的农产品、手工艺品间,村民们交流着信息、维系着情感。集市不仅是交易场所,更是乡土社会人情往来的纽带,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烟火气与凝聚力。

30720 

(同学们在城根营村集市上与摊主交流)

 

三、知行合一:实践中的反思与成长

20:30,师生齐聚复盘,梳理调研资料,同学们在教师指导下不断完善研究7月4日的实践总结会上,同学们结合调研观察提出了对村子的相关建议提交村委,为村庄发展提供青年视角参考

 

 

(同学们进行实践成果展示汇报)

 

通过本次实践,既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剪纸、武戏等非遗文化底蕴与传承困境,认识到科技助力农业发展的价值,更通过性别视角捕捉到乡村分工中的“她力量”。同时,调研也暴露出同学们技艺学习深度不足、农业知识碎片化等问题。

作为女性学专业实践教的重要环节,本次活动将专业学习与劳动教育、思政教育、乡村振兴服务、文化传承紧密结合,既强化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更激发了其服务社会的使命感。未来,女性学学子将继续以学术为笔、以实践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中书写“她智慧”,让乡土文化之花在新时代绽放更绚丽的芳华。

6D546

(本次实践结束后的全体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