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妇女发展学院“传承世妇会精神 促进可持续发展”主题活动圆满举行

发布时间:2025-07-06 发布者:妇女发展学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研究院 浏览量:


为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召开30周年,迎接即将到来的全球妇女峰会,中华女子学院于2025年6月26日至27日举办“传承世妇会精神 促进可持续发展”主题活动活动由青年学术论坛、老校实地参访和主题交流分享三场活动组成,聚焦女性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深度融合,通过代际对话、学术研讨与实践分享,搭建起老校友与青年学子共商妇女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开幕式:精神传承与使命启迪

6月26日上午9时,论坛在学校主楼137会议室正式拉开帷幕。中华女子学院副校长李莹教授代表学校致欢迎词,她回顾了学校与妇女运动发展的深厚渊源,指出:“学校始终与妇女事业同频共振,女性学专业作为培育人才的摇篮,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带着男女平等使命感的优秀学子。”她还鼓励学生:“选择女院,不仅是选择一所学校,更是选择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奋斗,把视野放大,让世界因女性而更好。”

4980E

1 李莹副校长致辞



妇女发展学院院长魏开琼教授担任主持,她简要介绍了论坛的情况,指出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加强不同代际女性学子间的交流,凝聚“四自”精神力量,强调女性学专业肩负着传承精神、推动实践的重要使命应当为全球妇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35B6D


2 魏开琼教授主持


开幕式最后,全体与会人员进行合影留念,定格这一承载使命与希望的瞬间。


3DA58

3 开幕式集体合影

青年学术研讨:跨代际对话,共叙精神传承

26日上午的研讨由两个主题鲜明的分论坛组成。分论坛一“世妇会精神传承与展望”由妇运系87级校友任一平和刘玉玮主持,4名老校友和4名在校生从不同主题讨论了世妇会精神的传承。

6A3B1

4 分论坛主持人与嘉宾

四川省凉山州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副主任、一级调研员刘敏“中华女院教给我什么”为题分享了女院学习经历对她专业素养和工作技能的培养。重庆市江津区德感街道办事处副调研员官汝平讲述了自己作为回乡青年和基层女干部的奋斗故事,强调四自精神是她帮助女性群体的行动准则。济南市钢城区妇联一级调研员刘燕华介绍了“巾帼暖心妈妈团”等优化妇女发展环境的妇联项目,总结了钢城区将世妇会精神融入地方发展的实践北京市西城区妇联原干部赵燕玲分享了在妇运系学习妇女解放理论、社会学、心理学等具体课程的经历,指出在女院的学习使得她在妇联工作中勇于创新。本科生毛翎从古代文学视角切入女性互助精神的历史渊源,为世妇会精神的传承提供了跨学科视角。朱玺静同学通过考据敦煌文书中记载的社邑组织,揭示了唐代女性以“义聚互助”为核心的自组织智慧。郭锦欣同学以陕西农村妇女合作社为例讨论基层女性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创新实践。



分论坛“新时代妇女发展实践与探索”由校友王菁和张增琳主持,6研究生与2名本科生围绕当代女性发展热点议题展开分享。

39CF0

5 分论坛主持人与嘉宾

现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的2019届女性学毕业生高佳佳以通过田野调查分析了农村女性在职业发展与家庭责任中的平衡难题,提出职业化路径对重构性别分工的可能性。就读于广西民族大学的2019届女性学毕业生任春霖对比日本STEM领域女性支持政策,认为需要从制度层面打破性别壁垒,为女性科技工作者创造更公平的发展环境。研究生庄晴秋、张语风和本科生陆正佳从技术赋能角度提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创新模式;刘心宫月同学剖析家务劳动价值化的政策与伦理挑战。刘兴宇同学讨论了辅助生殖技术中单身女性生育的法律规制与伦理边界瞿彦皓同学通过文本分析关注以妈妈岗为典型的妇女就业议题。储佳瑶同学从影视剧作品入手分析文化现象,批判媒体中的性别叙事贾启会同学统梳理了女性友好城市的全球经验与中国探索。

经过两轮丰富的分享,大家对老校友当初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有了更充分的了解,感受到专业学习对她们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的引领,而年轻的女性学子们从不同的视角汇报了各自所思所想,让与会者深切感受到社会发展中妇女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同代际间思想和情感碰撞,加强了女性学人间的亲密联系,也促成了与会人员对参与妇女研究的高度认同和推动妇女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老校实地参访亲临现场,共叙精神传承

62ECE

6 参观老校址

6月26日下午,青年论坛与会人员前往中华女子学院旧址参观,通过实地参访与老校友的现场讲述,青年学子深入了解学校历史与女院精神的传承脉络。旧址参观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更通过代际对话,让世妇会精神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得以具象化。


主题交流分享:以史传情见证精神传承

6月27日的活动是主题交流分享,氛围妇女运动系建系40周年校友分享会和青年成长小组主题研讨两个环节

妇女发展学院院长魏开琼教授指出中华女子学院自建校以来,在不同历史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宣传、研究、教学及人才培养的实践历程。建校初期,学院便启动了妇女干部培训工作,将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传播与研究作为重点内容。这一前瞻性的举措,不仅在当时产生了丰硕成果,更为后续在学科视野下开展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学科研究与教学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进而提出,后续应在现有学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在“两个结合”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入挖掘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基本理论。同时,要深入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性别文化的现代价值,通过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相互印证,推动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体系化与学理化建设,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致辞中强调了妇女运动系在培养妇女运动人才、推动性别平等与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贡献,指出:妇女运动系建系40周年,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分享会,让校友们与在校生共同探讨妇女运动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传承世妇会精神,推动妇女事业的持续发展。”

共同观看“我与妇运”口述史短视频后,女性口述史研究中心主任李慧波作主旨发言。她系统回顾了自2015年以来开展的口述史工作指出中心已完成200余位校友的访谈,形成50万字的口述史料,这些珍贵资料均收藏于图书馆特设的妇运记忆专架。还鼓励在校学生:“要以校友们为榜样,努力学习,积极实践,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2BDAA

7 李慧波


1F482

8 口述史进展汇报

在校友分享环节,多位校友围绕学校回忆、教育帮助及对学生寄语展望等主题发言刘燕华分享了自己从妇联到女院求学的经历,特别提到自己运用在学校所学的法律知识,成功解决了离婚妇女宅基地纠纷案件,展现了学校教育的实用性和深远影响。王英明感谢学校和相关老师为她提供的平台,强调学校教育对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的深远影响认为学院挖掘妇女运动系历史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实践机会。官汝平分享了自己在工作中的调动经历,以及参与健康扶贫等项目的心得。强调,学校教育不仅教会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赵燕玲分享了自己在推动妇女权益保护、促进性别平等方面的经验讲述了自己从一名普通的妇联干部成长为一名具有影响力的妇女运动工作者的经历刘敏参与了多项健康扶贫项目,她分享了自己在妇女健康领域的实践经验。刘玉玮分享了自己在教育领域的经验,强调学校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校友们的发言充满了对学校的感激之情和对在校生的鼓励


52E4D

9 老校友分享

2022级本科生杨雪蓉2023级本科生陆正佳、贾启会和刘奕然作为参加口述史访谈的在校生代表,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她们纷纷表示被学姐们求学和职场中展现出的坚韧与担当所打动被她们对妇女运动的热爱和执着所感染。访谈员们纷纷表示,一定会将这种精神传承和弘扬下去,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以学姐们为榜样,努力提升自己,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而努力奋斗。


7E484

10 口述史访谈员代表与受访老校友

作为青年论坛活动的最后一环节,小组研讨围绕女性学专业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需求,特别设置了五个专题,分别女性学专业就业方向探索、个人成长与职业技能提升、社会性别议题关注与倡导、跨学科知识整合与应用和学习与生活平衡策略。每组由两位资深校友担任导师,分别带领着六七位本科生现场展开深入讨论。经过40分钟的热烈交流后,各组学生代表进行了精彩分享。

8E0B6

11 小组研讨


4B0FB

12 小组研讨汇报

第一组讨论了如何平衡学习与生活,提出了时间管理技巧,包括轻重缓急的合理安排、利用碎片化时间、制定清晰计划以及有效利用临时活动的能力。第二组的讨论集中在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问题上,她们关注时代背景、政府管理、个人提升等多渠道促进女性就业。第三组讨论了育儿劳动与职场性别歧视的问题提出刻板印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缺乏法律保障与政策支持以及传统性别观念等对此产生的影响及建议对策。第四组的讨论围绕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展开提出珍惜资源、抓住机会学习、拒绝不良风气、勇于承担时代责任、培养四自精神、勤能补拙等建议。第五组讨论了跨学科知识整合与应用的重要性,强调通过跨学科合作来推动社会进步,充分转化研究成果来解决问题。讨论和汇报展示了各组对于不同议题的深入思考和提出的解决方案,体现了她们对于个人成长、社会责任和专业知识整合的重视。



5B7A7


13 张潇

妇女发展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张潇出席闭幕式并致辞,她深情回顾了本次活动的丰硕成果今天的分享会,让我们共同见证了妇女运动系四十年来的育人成就。从白发苍苍的老校友到青春洋溢的在校生,这条跨越时空的精神纽带,正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特别令人欣慰的是,通过口述史项目、分组讨论等形式,我们不仅重温了历史,更看到了女性学专业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校友们在各领域的卓越表现,充分证明了这个专业的生命力和价值。

本次主题活动设置了丰富的活动板块,紧抓世妇会精神传承,邀约新老校友共聚一堂,以研讨呈现专业学术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以口述分享传递前辈榜样力量,既增强了新一代女性学子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也使老校友欣慰妇女发展事业后继有人。尽管身处不同的历史时代,但女性学子肩负相同的责任和使命。女性学专业将一如既往地发挥妇女人才培养基地作用,充分发挥一流本科专业作用,顺应时代所需,将“四自”精神传承与专业技能传递并举,为国家发展、社会发展、妇女发展培养具有理论高度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供稿人:贾林桐 黄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