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关于加强社区全龄服务体系建设的号召,妇女发展学院持续探索实践育人新模式。2025年6月30日至7月4日,在学院教务部与北京市朝阳区世纪村社区的大力支持下,2022级女性学系10名学生在指导教师黄河、生龙曲珍的带队下,深入世纪村社区开展为期五天的实践周活动。本次实践以“深化全龄服务,共筑和谐社区”为主题,通过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及服务实践,聚焦社区儿童关怀、老年照护、全人群需求等多维服务体系建设。
一、探微社区民生,传续温情服务
本次实践先由世纪村社区的妇女工作专干迟丹卉详细介绍社区基本情况并为为小组成员答疑解惑,后再划分成三组分别探索基层社区治理的创新路径。
(一)第一组:儿童友好型社区的构建
第一组聚焦儿童友好型社区如何构建,以“6-12岁儿童的社区参与和公共资源利用”为主题,通过实地观察、非正式交谈等方式,围绕儿童在社区中的活动体验、社交融入障碍及空间设施需求开展主要调查。小组成员置身社区儿童乐园、中心广场及“小玛过河”托管机构等儿童聚集场所,观察并逐渐融入儿童的游戏行为、与儿童及其监护人进行氛围轻松的交流互动,深入了解现有游乐设施是否能够满足儿童需求、儿童参与社区活动的情况、儿童对社区环境的真实感受和环境优化具体期待。为了更好构建起儿童友好型社区,“小马扎议事会”由此诞生。“小马扎议事会”由小组成员协助社区举办,旨在提升儿童参与能力与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儿童成长。在活动进程中,每位参与儿童依据自身需求对社区提出理想的改进措施,形成社区环境改善、游乐设施升级与儿童活动创新等具体建议,为世纪村的社区工作提供兼具创造性与可操作性的改进方案。

(二)第二组:老年人的智能手机使用需求
第二组的主题聚焦于老年人的照护需求,在走访过程中小组成员发现老年人的需求不一,但智能手机的功能使用是他们的重点关注。小组成员在此基础上就老年人使用哪些智能设备、常用的智能手机功能、以及是否愿意学习手机使用技巧进行调研,在社区内的中心广场、小路、长廊等地方对老年人深入访谈。充分了解到老年人在智能设备使用上的难点及其需求后,小组成员主动策划了“手机连世界·温情在世纪”老年人智能手机基础使用教学服务活动,并且在社区支持下成功举行。在服务活动中,小组成员对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上遇到的困难进行针对性手把手教学,既满足了老年人对手机功能熟练使用的需求,也为后续小组调查提供了真实有效的例子。该项活动深受老年人高度认可与积极评价,小组成员经此也深刻意识到应当践行“始终把人民需求和利益放在心头”,确保为人民办实事。



(三)第三组:全人群需求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组聚焦于社区内全人群的需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社区活动参与,与其他两组一同关注社区民生。走进世纪村社区,小组成员围绕全体年龄段社区居民自身的体验感和获得感这些主题开展民生调研,在社区中心广场、儿童乐园和地下活动室等地点与居民们进行深入互动、访谈,了解他们对于目前社区内的基础设施的满意度和体验感、是否有改进的需求、希望如何改进,以及对社区活动参与和信息接收及时性的满意度。除此之外,社区居民在与小组成员的交流中也表达了他们对于社区生活与管理的真实体会和感悟,为社区治理优化提供了全年龄段居民的视角,也让小组成员真切触摸到社区治理的复杂肌理。


躬身医养民生,身教传递社区温暖
二、躬身医养民生,身教传递社区温暖
“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在世纪村社区工作者的牵线搭桥下,小组成员与社区里的杜阿姨进行了一次深入访谈。从中了解到杜阿姨作为社区榜样,年轻时勤勤恳恳,在医疗领域中深耕。退休后她也积极响应社区号召,成立了世纪村医疗保健队,为社区内老年人提供基础医疗服务。杜阿姨不仅为社区居民办实事,更是运用自己的榜样作用,以身作则鼓励居民与社区互相理解,全心支持社区发展。她的事迹令小组成员们深受触动,真正的社区榜样,就应当以身作则,“群雁高飞靠头雁”,相信在榜样的引领下,世纪村社区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总结与展望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唯有躬身实践,方能洞见真知。本次实践周中,同学们深入世纪村社区的全年龄段服务场景,亲历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深刻体悟到社区作为社会共同体纽带的核心价值。小组衷心感谢学校、学校教务部与院系提供宝贵实践平台,感谢世纪村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的热情接纳和倾力配合,使实践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此次实践不仅锤炼了学生们的社会调查能力,更坚定了投身社区服务的信念。学院将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实践育人和劳动育人双重使命,为培养一流专业人才打好根基,让实践教学成为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核心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