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以口述史记录基层治理智慧 ——妇女发展学院师生团队平谷上镇村实践调研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11 发布者:妇女发展学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研究院 浏览量:

6月30日至7月4日,妇女发展学院的师生们走进北京市平谷区镇罗营镇上镇村,开启了一场为期五天的口述史实践调研活动。此次调研由9名22级女性学学生组成实践团队,在聂真真、杜声红两位老师的带领下,深入乡村,旨在记录与保存这些珍贵的基层治理记忆,为理解乡村发展的内在规律提供一份来自田野的真实声音。实践团队对上镇村的前9位老干部,进行了深度访谈。运用口述史方法,重点记录和挖掘这些老干部在计划生育、乡村医疗、基础教育、村庄治理等工作中亲身经历的故事、面临的挑战以及积累的经验与智慧。

CB011


一、调研启动:初探上镇村

6月30日,实践团队抵达上镇村,迅速整理好行李后,立即深入村庄实地考察,初步了解村庄的地理方位与整体风貌,为后续调研打下坚实基础。随后,团队与村委小菊书记、赵主任座谈,详细了解村庄的发展需求与对实践的期望。在此基础上,团队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调查计划,明确了调研方向与重点。

3FBFF

二、深入访谈:倾听乡村故事

7月1日,调研工作正式拉开帷幕。上午9点,团队成员分成小组,对三位关键访谈者——马伟荣赤脚医生、马继腾以及马继朋村党支部书记展开深入访谈。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团队深入了解了村庄的医疗状况、村民生活以及村庄治理等方面的情况。访谈结束后,团队成员对马伟荣和马继腾进行了入户调查,进一步获取第一手资料,感受村民的真实生活。

7月2日,团队继续深入村庄,上午9点,分组对王昌芬、刘瑞忠两位赤脚医生及金永泉村党支部书记进行访谈。王昌芬和刘瑞忠医生结合多年从医经历,讲述了村庄医疗条件的变迁、村民健康观念的转变以及他们在基层医疗工作中遇到的挑战与收获;金永泉书记则详细介绍了村庄治理的历程、发展成就以及面临的困难与问题。通过访谈,团队对村庄的医疗、治理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67DDD

7月3日,团队成员们踏入上镇村村委会大厅,依次访谈了乡村教师马继壮、乡村干部马继莲和乡村党支部书记马国清,围绕乡村教育、基层政策推行、基层治理与变迁主题展开交流,收获了许多珍贵的一手资料。学生们还走进干部家中,实地感受乡村生活,与他们深入交流。

260071

三、多元调研:丰富实践成果

在此期间,每天中午和晚上,各小组成员与老师围坐一起,对的访谈和调查情况进行讨论总结,梳理出关键信息和问题,老师们对各组的访谈内容进行了答疑解惑。团队成员们还充分利用空余时间整理访谈稿,将白天的收获转化为文字资料,共完成了9份逐字稿。

303FF

此外,团队成员分组进入村庄进行街边随访,与村民亲切交谈,了解村民的生活状况、家庭故事以及对村庄发展的看法。这些入户调查让团队成员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村民的真实生活,也为口述史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成果汇报:总结与展望

2DD0EF

7月4日,实践接近尾声,全体成员在会议厅进行成果汇报。同学们结合自身兴趣,聚焦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从多角度切入探讨,如中国特色基层医疗治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治理实践和乡村阶层代际研究等。汇报中,同学们分享田野调查案例,如村民乡村建设参与度、乡村传统与现代科技融合成果等,为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指导老师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高度评价,认为通过五天的实践,同学们深化了对乡村问题的认识,展现了强烈的社会使命感。

此次实践团队通过对赤脚医生、村党支部书记、乡村干部、乡村教师等不同身份村民的深度访谈,围绕乡村治理、医疗健康、教育文化、计划生育、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阶层与社会关系等维度,探讨了村庄治理历程、医疗条件变迁、教育资源优化等重要问题。经分析整理发现,乡村治理需注重群众路线与弹性沟通,人情地缘作用显著;医疗教育取得发展但仍存挑战;计划生育政策与当地治理模式相互影响;集体经济逐步升级,基建持续改善;乡村阶层存在代际传递,赤脚医生面临身份困境;乡土文艺活动助力文化振兴,口述史为保存乡村集体记忆提供支撑。

50CA0

此次实践周活动圆满落下帷幕,但学生们对乡村振兴的思考与关注仍在持续升温。通过深入上镇村的实地调研与访谈,团队成员们不仅收集到丰富且珍贵的口述资料,更对乡村发展现状有了直观且深刻的认识。从教育、基层治理到文化建设,上镇村的每一次尝试与成果都为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同学们在实践中提升专业素养,更坚定了服务乡村、奉献社会的决心。未来,妇女发展学院的师生将继续以所学赋能乡村振兴,让专业力量在广阔田野绽放光彩,为更多的乡村建设贡献智慧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