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推动档案与年鉴工作高质量发展,4月28日上午,由北京市教育档案馆(北京教育博物馆)主办,中华女子学院承办的华蕾年鉴工作坊“年鉴大家说”2025年第一期活动在我校成功举行。活动由教育档案馆副馆长、《北京教育年鉴》执行主编、华蕾年鉴工作坊坊主华蕾主持,特邀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档案学会监事会秘书长牛力教授作为访谈嘉宾,党委副书记赵浩出席活动。

本次活动以“智鉴未来:AI驱动的年鉴智慧赋能”为主题,通过主持人与访谈嘉宾一问一答的精彩互动,对人工智能技术在年鉴编纂与档案管理领域的创新应用展开了精彩的对话。
华蕾首先介绍了档案与年鉴的共同点,以及当前年鉴行业的信息化现状。她指出,虽然近年来年鉴行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整体上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不高。在加速步入人工智能应用的新时代的背景下,年鉴工作应提前做好相关准备。
牛力教授生动描绘了人工智能时代年鉴和档案工作的新机遇、新模式和新转变,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大语言模型的概念、大模型在年鉴和档案工作中的应用场景、如何高效使用deepseek、Kimi等大语言模型、新技术赋能条件下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年鉴和档案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等大家关心的问题。
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华蕾年鉴工作坊成员单位以及主办承办方的年鉴、档案工作者80余人现场参加活动,全国年鉴同行、北京教育年鉴组稿单位600余人次线上参加活动。
在我校刚刚成功获批人工智能本科专业之际,作为华蕾工作坊的入坊单位,通过承办本次“年鉴大家说”活动,学校将进一步提升师生人工智能素养和档案信息化意识,推动数字领域的女性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