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8日下午,由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学院与科研处联合主办的“‘育慧大讲堂’第十九期暨社会工作学院‘智行讲堂’第二十七讲”在教图楼210教室举行。本讲特邀立德智库˙基层工作品牌研究院研究员、高级社会工作师张跃豪老师作专题报告,主题为《从实务视角谈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的专业修炼》。讲座由社会工作学院副院长郝彩虹副教授主持,2025级全体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和部分导师参加。
郝彩虹对张跃豪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从社会工作实务、行业研究与智库建设方面介绍了张跃豪研究员的工作和成就。她指出,张老师是难得兼具实务深耕与学术思考的行业专家,希望同学们借助此次学习机会,更深入地理解社会工作的实践逻辑与发展趋势,为未来实习与职业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张跃豪老师主要围绕“立德”的发展历程、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专业社会工作发展及人才培养定位的思考等进行了分享。张老师首先从“立德社工十五年发展史”展开,系统介绍了机构的创立背景、使命愿景、团队文化与发展路径。他回顾了机构发展中三位关键引领者的重要思想,包括志愿服务与组织管理的核心方法、经验更新和实效导向的专业追求、议事协商在基层治理中的实践意义,以及“立德方案”“立德技术”等本土化方法论的持续构建。这些理念共同推动立德成长为兼具专业深度与治理能力的基层治理智库。

之后,张老师从机构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切入,强调新时代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能力维度和专业素养。在生动呈现只关注完成指标而忽视其与目标的关系、政策理解和把握不透、缺乏赋能意识和能力等社工机构和社工常见的三类问题的基础上,他指出,社工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必须打破“只做服务”的认识局限,兼顾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培养和提升工作者专业服务、社会工作行政与研究倡导等多维能力。
在阐述了关于社会工作者能力维度的见解后,张老师分享了他关于社会工作硕士人才定位的看法。他指出,社工硕士在机构中应成为高级人才,在政策领域是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骨干力量,在甲方眼中必须体现专业可信度,在高校老师眼中则是推动实践发展与知识积累的核心力量。他强调,社工硕士的本质定位是“高级社会工作人才的核心储备力量”,需要在专业服务从“会做”迈向“做好”、研究倡导从“实践”迈向“发声”、社会工作行政从“执行者”迈向“赋能者”三个维度持续精进。
最后,张老师分享了立德近年来在“人才四化”(专业化、专家化、多能化、梯队化)、课题制、引才制以及智库化建设方面的探索,强调新时代社会工作人才应精准修炼核心能力,积极响应行业需求,成长为能够承担社会治理新使命的高水平专业人才。
在交流环节,同学们就“如何平衡甲方要求与专业标准”“机构持续稳健发展的关键因素”“机构如何选择实习生”等问题积极提问。张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经验逐一回应,强调专业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机构发展离不开专业品质、团队治理和研究能力的共同支撑,并建议同学们在实习中要善于学习、主动沟通、理解项目逻辑并勇于向上反馈。现场讨论深入,气氛热烈。

郝彩虹副院长对张老师的精彩分享表达了诚挚感谢。她指出,张老师从实务、管理与研究三个维度,系统梳理了社会工作硕士的能力结构,为同学们未来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清晰方向。她强调,新时代社工人应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回应时代需求,并在未来的学习与实习中不断探索服务-研究-管理的连接路径。
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学习加深了对社会工作行业发展的理解,也更加明确了未来的专业成长路径。展望未来,社会工作学院将持续推进学术与实务并重的培养模式,举办更多高质量讲座与实践活动,助力学生拓宽视野、提升能力,培养新时代具有责任感、创新力与专业素养的高水平社会工作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