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7日,法学院在教图楼成功举办“妇女·家事:法律的多重维度”学术沙龙。沙龙特邀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四位副会长——王歌雅教授、李洪祥教授、薛宁兰教授、李明舜教授莅临分享,法学院师生共同参与,围绕女性权益保障和夫妻共同债务等法学前沿问题展开深度交流。

沙龙伊始,王歌雅教授以“女性权益保障——以案例分析为视角”为题,通过分居期间抚养费、离婚经济帮助、人身安全保护令、子女赡养义务、网络名誉权侵权、醉酒状态下性侵认定及夫妻共同财产执行等十个典型案例,系统阐释了《民法典》《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她强调,女性权益保障需从人身和财产等多个维度切入,结合社会变迁与立法演进,实现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统一,并呼吁关注分居制度构建、经济帮助的性别差异及家庭暴力形式界定等前沿问题。

李洪祥教授聚焦民法典夫妻共同债务制度,回顾了从《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4条到《民法典》第1064条的演变历程,指出“共债共签”与合意理论已成为债务认定的核心标准。李洪祥教授也深入探讨了日常家事代理权范围、债务清偿规则及相关排除情形,强调未来理论研究应更加关注清偿责任细化,以实现债权保护与夫妻权益的平衡。

薛宁兰教授进一步系统分析了精选案例,这些案例从前四个聚焦家庭领域,逐步拓展到后三个涉及人格权保护乃至犯罪问题的范畴。她回顾了自己在2000年参与的反家庭暴力研究项目,指出当时的研究与实践已将焦点置于针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并翻译引进了大量国际资料。
李明舜教授则从更宏观的视角对妇女权益保障进行了深入论述,他强调法学学子需洞察法条背后的法理依据。妇女权益问题需从历史、人权、政治、社会、文化乃至全球治理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理解不同社会制度与历史阶段下妇女地位的变迁,认识到生存权与发展权是妇女最核心的权益,并明确保障妇女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沙龙最后,黄晶院长作总结发言,鼓励同学们珍惜与专家学者们难得的近距离交流机会,大胆提出自己在学习、研究中遇到的困惑或分享个人见解,希望同学们能够继承和发展妇女权益保障与家事法研究的事业。至此,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本次沙龙不仅深化了法学院师生对妇女权益保障领域法律前沿问题的理解,更搭建了一个开放而宝贵的交流平台,有效激发了青年学子的学术热情与社会责任感。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必将学以致用,为推动妇女权益保障事业、维护妇女合法权益贡献源源不断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