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是学校最早设立的院系之一,始终肩负学校在法治领域服务妇女儿童事业的重要职能。前身是1986年建立的法律系,2011年正式组建为法学院,历经近四十年的发展,法学院已成为学校特色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为法治人才培养与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和家事法治建设持续贡献专业力量。
在人才培养层次上,法学院持续突破:1999年开始招收普通本科法学专业学生;2008年起与东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民商法研究生,迈出高层次人才培养第一步;2013年与社工学院联合培养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妇女维权领域),拓宽了跨学科人才培养路径。2021年,法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以及法律硕士学位授权点,标志着学院学科实力迈上新台阶。2023年开始招收全日制法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法学专业拥有一支政治过硬、师德高尚、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96%以上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博士学位。教师中有党的二十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教授、国家督学、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教育系统“教书育人榜样”以及北京市法学会“百名法学青年英才”等。为主动适应信息时代对复合型法治人才的培养要求,同时满足妇女儿童权益保障领域对多学科交叉支撑的现实需求,学院整合全校优质教育资源,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参与法律硕士培养:校内导师共25人,其中具备法律实务背景的教师占比77%,有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务能力双提升;同时聘请校外导师18人,全面推行“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双导师制,为学生搭建从课堂到实务的成长桥梁。
法学院教师在妇女法、婚姻家庭法等特色领域的研究水平位于全国前列。近五年,教师团队累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等省部级以上课题 30 项。在咨政服务方面,多次为全国人大、国务院妇儿工委等国家机关提供高质量政策建议,多项成果获国家领导人批示,直接服务于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与完善。出版《妇女法研究》系统论文集、《公权力干预家庭暴力的适度性研究》《高校性骚扰防治机制研究》《家庭与法律》《未成年人刑事司法风险评估研究》等标志性专著,系统构建了妇女儿童益保障理论体系。编写的《妇女法学》《婚姻家庭继承法学》《社会性别与法律》等系列教材,成为该领域的核心教学资源。其中《妇女法学》作为全国唯一的妇女法专业教材,其2025年修订的(第二版)被法律出版社纳入“精品教材名录”,彰显了学院在该领域的学术引领地位。
法学院教师深度参与《妇女权益保障法》《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反家庭暴力法》《家庭教育促进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修订工作,积极推动国家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及多地地方法规的完善,创新性开展性别平等评估的法律实践,为我国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治化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4名教师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多名教师被聘为全国妇联及北京等地妇女维权智库专家。凭借突出的贡献,法学院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称号。
法学院下设中国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研究院,作为核心研究平台,聚集妇女儿童权益保障领域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产出研究成果。打造两个品牌研讨会,一是与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联合主办“妇女儿童法治保障研讨会”,二是承办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活动之一“中法反家庭暴力研讨会”。同时,依托家庭暴力危机干预中心、家事法研究中心、妇女儿童法律服务与研究中心三个非实体研究机构,扩大相关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服务。
在学术组织层面,法学院承担着重要的行业引领角色: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秘书处、北京市法学会妇女法学研究会秘书处设在本院。同时担任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单位、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北京市法学会妇女法学研究会会长单位,在推动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妇女法学研究、促进学术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在法学教育创新领域,作为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诊所法律教育和模拟法庭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且是全国最早开展法律诊所教育的院校之一,学院率先探索法学实践教学创新路径,构建起“多元协同全过程进阶式女性法治人才实践培养体系”。
法学院积极拓展多样化的实践基地,建立了一批联系密切、沟通良好、合作深入的实践基地,如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全国妇联权益部、北京市妇联、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望京人民法庭、北京市东城区司法局、北京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北京市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北京市君众律师事务所、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北京市泽元律师事务所、北京市家理律师事务所等京内基地,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人民检察院、广东省潮州市妇女联合会、广东省八维律师事务所等京外基地。
法学院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近年来,法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及法治宣传活动,连创佳绩,硕果累累,包括首都高校禁毒法治作品创意大赛活动一等奖,北京市第八届师生法治教育作品征集活动高校组微电影(情节类)一等奖、二等奖,第六届“淮海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法官组冠军,第二十一届“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大赛三等奖,第十届提案中国·全国大学生模拟政协提案大赛“北京市优秀提案”,多次获得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二等奖等。积极开展“共读《习近平走进百姓家》”宣讲比赛、“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君众杯”读书演讲比赛等特色活动。结合暑期社会实践安排,组织“守护童心”实践团赴四川凉山开展留守儿童法治教育。多名学生积极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第24届冬奥会”等国家重大活动,积极参加西部计划,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厚植家国情怀,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