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权益保障动态资讯 (2025年7月)

发布日期:2025-09-02点击:发布人:法学院(中国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研究院)


实务动态

1.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落实《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本次专项行动将进一步拓展治理深度和范围,持续深入整治网上危害和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问题乱象,严肃查处涉暴力迷信、淫秽色情、引诱自杀自残、侵害未成年人隐私等违法信息,全面清理低俗庸俗、炫富拜金、极端情绪等不良内容,严厉打击涉嫌针对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在此基础上,聚焦各类新情况新表现,做好四方面问题整治。一是实施网络侵害行为。二是隐蔽传播违法不良信息。三是诱导参与线下危险活动。四是利用未成年人形象牟利。在开展专项整治的同时,网信部门将重点关注三个方面情况。一是未成年人模式的使用情况以及内容建设存在的问题。二是儿童智能设备的内容安全以及功能规范。三是AI功能在未成年人领域不当应用以及诱导沉迷问题。

(中国网信网,2025年7月15日)

2.最高检、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联合发布第四批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典型案例

7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第四批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典型案例,推动各地进一步深化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促进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治理。本批案例呈现三个特点:其一,聚焦涉罪未成年人监护教育。其二,突出案件办理质效。其三,注重创新经验推广。在确保个案指导效果的基础上,本批案例着重探索制度创新,通过总结优秀实践经验,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促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水平提升。

(最高人民检察院网上发布厅,2025年7月28日)


3.依法从严惩处和防范性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指导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国务院妇儿工委办等1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依法从严惩处和防范性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彰显党的领导政治优势,聚焦性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惩处和预防,坚持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建立健全跨部门信息通报反馈及协作机制,注重以案件办理促推综合治理,做实前端预防,筑牢全面保护,推动形成集预防、惩处与保护于一体的防范治理性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格局,将治理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人民法院报,2025年7月30日)


4.天津:津南区法院发布涉妇女儿童权益司法审判白皮书

7月4日,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法院发布《津南法院涉妇女儿童权益司法审判白皮书(2024)》及4个典型案例。2024年津南区法院共审理涉妇女儿童权益案件1013件,其中刑事案件68件、民事案件930件、行政案件15件。统计分析,涉妇女儿童刑事案件存在被害人多受心理创伤、性侵类犯罪占比较高、以互联网为犯罪媒介实施侵害的案件逐年增加的特点;民事案件则呈现出离婚纠纷案件数量多、变更抚养关系纠纷调撤率较高的特点;行政案件数量整体趋于下降、以判决方式结案占比较大的特点。白皮书还阐述了津南区法院打造“防护型”司法模式,实施“一联两员三防”机制,织密普法宣传、关爱服务、矛盾化解、爱心“四张网”等构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体系中的创新实践。

(最高人民法院官网,2025年7月9日)


5.江西:观护帮教基地建设经验获推广

7月30日,江西省人民检察院举办“凝聚保护合力高质效办好涉未成年人案件”新闻发布会,发布江西省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江西省人民检察院积极争取江西省委改革办将未成年人社会观护基地建设作为全省改革经验推广项目,指导各地检察机关加强与有关部门、公益组织和街道、社区等协作配合,引入司法社工、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培训机构、红色教育基地等专门力量,为涉罪未成年人提供行为矫正、心理疏导、技能培训等观护帮教服务。此外,江西省检察院与省民政厅、省妇联、省关工委建立在办案中引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机制,建成86个家庭教育指导基地;同时还联合省民政厅、省妇联等单位开展专项行动,落实对留守、困境儿童的特别保护。

(最高人民检察院官网,2025年7月31日)




研究成果


1.孟晓丽:《数智时代未成年人数据权益的法治化保护》,载《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2025年第4期

【摘要】数智时代未成年人数据权益保护具有不同于传统物理单维世界的法理逻辑。《个人信息保护法》现有规则既无法完全解决儿童数据保护与利用的冲突,又对儿童父母或其监护人苛加了过重责任,还难以保障适龄儿童自我决策权,容易导致儿童数字身份失序等问题。在未来《个人信息保护法》修订中,应重塑儿童数据利用与权益保护共恰的价值理念,进一步明确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去责任化”与平台“再责任化”的体系性架构,形成儿童自我决策权与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知情同意权的秩序形态,并设立以国家“安全锁”为底线的共同监管体系。数字化人生趋势下,善智型法治保护逻辑推动着儿童权益保护模式转型,从而为探索数智向上向善儿童权益保护机制提供价值导向,守护儿童的数字身份完整。


2.高丰美:《论未成年非婚生子女共同抚养权益之实现》,载《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25年第4期

【摘要】我国未成年非婚生子女的抚养呈现单系抚养、抚养方式单一等问题。传统非婚生子女抚养观念、抚养方式、抚养权内容规定与非婚生子女抚养权益实现需求产生了落差。“共同抚养”理念强调在符合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下非婚生子女抚养权益实现与生父母婚姻关系的解绑,注重生父母对子女事务的共同参与性。在“共同抚养”理念下,借鉴共同抚养照顾表示制度拓宽非婚生子女抚养权益的实现路径,配置更加多元的共同抚养方式,运用儿童最大利益积极审查和消极审查规则,以助力我国未成年非婚生子女共同抚养权益之实现,最大限度地保障未成年非婚生子女的人格独立健全和身心健康发展。


3.欧顺芳、陈华:《论我国未成年人警务专门机构设置》,载《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2025年第7期

【摘要】我国法律赋予公安机关未成年人保护特殊职能,并对其设置未成年人执法专门机构作出要求。然而,目前我国公安机关尚未设置统一的未成年人警务专门执法机构,并未完全兑现立法赋予的职责,也难以满足未成年人保护执法的专业化需求。通过梳理我国未成年人警务机构建设实践发现,我国未成年人警务机构建设存在着未完全落实法律关于机构设置的规定,机构设置局部突破但整体滞后,与专门未成年人检察机构、审判机构发展不同步,专业人才配置不足。基于此,可以从组织机构设置角度切入,从机构设置原则、模式选择、制度机制、人员配置等维度探索我国未成年人警务机构设置专门化的具体进路。


4.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人民检察院课题组:《未成年人检察公益诉讼预防性请求权的面向与改造》,载《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5年第3期

【摘要】《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规则》为检察机关配置了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这类预防性请求权。该类请求权是为了实现快速及时地制止侵害者的侵害行为之目的而设置,与未成年人公共利益具有天然的契合性。但是基于“禁止+预防”的功能预设,囿于“威慑”与“补偿”功能方面的乏力与不足,有必要从适用范围、适用模式上对其加以改造,以发挥预防性请求权的各项功能,完善未成年人检察公益诉讼请求权体系。


5.王晓宇、李红勃:《<学前教育法>中的儿童权利保护:基于国际标准的比较审视》,载《少年儿童研究》2025年第4期

【摘要】《学前教育法》通过确认学前教育的性质、内容、方法和监管制度等,为实现学前儿童权利创设了科学机制,同时遵循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等国际法律文件的标准并落实相关要求,实现了对儿童权利的全过程保障。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性质回应了儿童平等权的要求,尊重学前儿童人格尊严、营造儿童自由表达的空间可以促进儿童参与权的行使,保育与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实现儿童发展权,家长、机构与政府多元主体协同为儿童享有权利提供了外部保障。《学前教育法》的相关规定体现出将儿童作为权利主体的立法理念,并围绕其主体性的发挥构建促进儿童自由发展的法治环境。




课题项目



课题类型
课题名称
申请人
单位及职务名称
重点
系统化融合“六大保护”与预防未成年犯罪研究
陈灿平
天津市人民检察副检察长
一般
刑满释放未成年人风险评估与建设性安置路径研究——基于“范式的理论整合与本土验证
张丽霞
中华女子学院讲师
基础研究重点激励课题
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与中华传统”衿弱恤幼“法理逻辑的耦合研究——以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为视角
秦雯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助理研究员
自选课题
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治理研究
陈伟
重庆市新型犯罪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学术会议



1.守护未成年人“繁花盛开”——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举办贵法实务论坛研讨活动

7月28日,以“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的贵法实务论坛在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举办。本次论坛汇聚了法学专家、法官、检察官、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工作者等各方人士,共同聚焦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领域的前沿问题与实践经验,旨在凝聚社会各界力量,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筑牢法治基石。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权益保护、司法社工介入等主题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就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中的难点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对于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治和社会融入问题,大家提出要注重个性化矫正方案的制定,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区的作用,帮助涉罪未成年人重新回归社会。

(法治日报,2025年7月29日)


2.第三届未成年人健康使用网络论坛在京举办

第三届未成年人健康使用网络论坛于7月24日举办,论坛由中国互联网协会和中国互联网协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与发展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心身发展评估工作委员会、法治网、中国科协明点桥楼宇之窗心理应急服务站、明点桥、启栋等单位联合支持论坛发布了《共建未成年人健康网络环境倡议书》,该《倡议书》由中国互联网协会行业自律工作委员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与发展工作委员会联合发起,得到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广东省互联网协会、浙江省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会、民盟北京市委青年工作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研究中心以及抖音、百度、快手、新浪、搜狐等48家单位积极响应。《倡议书》的发布将进一步凝聚社会各界保护未成年人的共识与合力,为未成年人健康网络环境建设添力赋能,让互联网真正成为助力未成年人成长的有益平台。

(中国互联网协会网,2025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