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中国女性图书馆

活动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女性图书馆 - 活动 - 正文

《现代妇女》:烽火中的女性觉醒与民主呼声

来源: 日期:2025-10-10作者:图书馆浏览量:


编者按:1945年,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而在这场民族解放的壮阔史诗中,中国女性从未缺席。她们以笔为剑、以刊为旗,在烽火中创办了百余种妇女报刊,用文字唤醒同胞、凝聚力量、记录历史,成为抗战文化阵地上独特的风景线。《中国妇女》《妇女之路》《现代妇女》《职业妇女》……这些报刊或诞生于战壕边缘,或流转于敌后根据地,或隐匿于租界夹缝,却共同构筑起妇女运动的舆论高地。它们以“动员妇女参战”“争取民族解放与妇女解放”为宗旨,既登载妇女领袖的宣言,也记录普通农妇送子参军的壮举;既揭露日军暴行,也探讨妇女经济独立、教育平权等深层议题;既有战地通讯的硝烟气息,也有文艺作品的情感共鸣。

值此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中国女性图书馆“抗战中的妇女报刊”系列推文,梳理这些报刊的创刊历程、核心主张与历史贡献,还原女性在抗战中的独特作用。让我们循着油墨的痕迹,重读那段激荡岁月中的女性声音。本期我们将走进《现代妇女》——这份在国统区坚持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综合性妇女刊物,聆听她们如何以文字唤醒女性、以信念照亮前路。

 

图一 1期封面

 

一、创刊背景

1941年皖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许多进步妇女报刊被迫停刊。在这样的黑暗时刻,中共南方局妇女组组长邓颖超亲自倡议创办一份新的妇女刊物,继承《妇女生活》的意志。曹孟君受命担任主编,带领彭子冈、杜君慧、陆慧年等一批中共党员和进步女性,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筹备创刊。

经过多方努力,1943年元旦,《现代妇女》在重庆山城雾霭沉沉中诞生。刊物以社会各阶层姊妹们的兴趣与需要为编辑方针“宣传动员全国姊妹参加抗战,推进民主政治,以争取姊妹们本身彻底独立解放之号角自任”为创刊宗旨。内容着重在四个方面:加强理论研究,提高文化素养;增加生活知识;反映妇女生活情况,并报道妇女参加抗战的功绩;指出妇女解放的道路及其工作方针。在出版发行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这份刊物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国统区妇女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图二 宋庆龄为创刊号撰写的《中国妇女为自由而战》一文

 

图三 7卷1期发表的《邓颖超女士谈解放区妇女工作经验》

二、核心主张:妇女解放与民主政治不可分割

《现代妇女》在发刊之初就确立了鲜明的政治立场和妇女解放观。刊物深刻指出,妇女问题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制度、政治体制紧密相连。

面对当时社会上重新抬头的“妇女回家”论调,《现代妇女》进行了有力驳斥。刊物指出,所谓的“贤妻良母”教育实际上是对女性的束缚,“女子只宜于做家庭这块狭小天地以内的琐细事,这是从来女子教育的结果,而不是女子本身的特性。”在《如何克服妇女传统的狭窄恶习》一文中,编者强调:“谋取职业之路,间接服务于国家社会,或间接为民族解放和自身解放的斗争而努力。”

 

图四 31期发表的《新年献辞

 

《现代妇女》不仅呼吁妇女争取经济独立,更强调政治参与的重要性。“只有妇女广泛积极的参加政治,政治民主才更有坚实的基础。”《从国大女代表问题谈起》中指出,妇女参政不能仅限于争取几个代表名额,而应该从整个民主政治和妇女解放问题着眼。

刊物特别强调,妇女运动不能仅限于上层知识女性,必须深入到劳动妇女中去。“今后妇女运动的关键,正是要走向劳动妇女,提高全体妇女的地位,使每一个妇女,都能尽其国民应享的权利与义务。”这一主张体现了《现代妇女》真正的人民立场。

三、 历史贡献:一条看不见的战线

《现代妇女》从1943年创刊至1949年被查封,坚持出版6年,共13卷74期。它不仅是妇女解放的舆论先锋,更是抗日救亡和民主运动的重要喉舌。

在抗日战争时期,刊物围绕抗日救国,结合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妇女把个人的出路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对推动国统区妇女的抗日救亡运动起到了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现代妇女》积极参与争取民主的运动。1945年8月17日,它与其他15家进步刊物联合发表声明,宣布从9月1日起不再送检,公开拒绝国民党的新闻检查制度,这一拒绝运动成为当时声势浩大的民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45年10月,刊物迁至上海出版,继续坚持民主,反对独裁,反对内战。正因为其坚定的政治立场,1949年3月在南京解放前夕被国民党政府查封。尽管生命短暂,但《现代妇女》在中国妇女运动史和新闻出版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致敬历史,看见女性

《现代妇女》虽已停刊,但其精神仍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它记录了一代女性的觉醒与抗争,也为我们今天理解妇女解放与民族解放的辩证关系提供了珍贵的历史文本。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重温《现代妇女》的历史,不仅是为了缅怀先辈的奋斗历程,更是为了汲取精神力量,继续推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的事业。这份刊物告诉我们:妇女的解放与民族的解放密不可分,女性的解放与发展,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休戚与共,而女性的力量,一旦被唤醒和组织起来,必将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动力。

 

参考文献

[1] 郭云,陈卓. 《现代妇女》的解放动员研究(1943-1949)[J].青年记者,2023,(22):2023.22.032.

[2] 张思思.战争、政治与女性:《现代妇女》社会动员研究(1943-1949)[D].河北大学,2020.

[3] 周嘉悦.中共妇女形象建构[D].厦门大学,2019.

[4] 张冠中. 1945年“拒检运动”再检视[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4,(00):26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