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下午,社会工作学院在文体楼多功能厅成功举办中华女子学院首届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大赛。大赛旨在展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实务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实践经验交流,强化我校社会工作专业实践导向培养路径。社会工作学院院长、副院长、各参赛团队、评审专家、2025级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此次活动。

大赛在社会工作学院院长李敏教授的开幕致辞中拉开序幕。李院长指出,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导向的学科,课堂学习与社区、家庭、医院及福利院等真实社会场域的实践相辅相成。实务案例是专业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生动体现,每一个案例背后都承载着鲜活故事和专业价值。李院长强调,大赛不仅旨在为学生提供集中展示专业能力的舞台,也是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社会工作的力量与价值,并勉励参赛团队勇于创新,充分展现新时代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专业自信和创造力。

比赛环节中,十支参赛团队围绕各自实践主题进行了精彩汇报。此次实务大赛案例涵盖大学生心理健康支持、特殊儿童关怀、社区多方协作、老年人自我认同提升、家庭照顾者压力缓解、红色文化赋能老年人、危机干预、流动儿童发展、学校儿童行为干预及生命关怀等多个主题。从心理支持、社区建设到危机干预、生命关怀,各团队全方位呈现了社会工作的温度与深度。参赛团队通过真实案例的讲述,让观众直观感受到社会工作在不同服务场景中的专业价值与社会影响力。
每组汇报结束后,李芳英、刘梦阳、李卉三位评审专家都围绕实务工作、案例撰写等进行专业点评,并给出完善案例的具体建议。

比赛结束后,评审专家与学院领导共同为获奖团队颁发了荣誉证书,肯定了同学们的精彩表现与专业贡献。经评审,比赛共评出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及优秀奖4项(获奖名单见附表)。学院将推举一等奖及二等奖获奖团队代表中华女子学院参加2025年全国MSW研究生实务案例大赛,展示我校社会工作教育的实践成果与创新能力。

学院分管研究生工作副院长郝彩虹进行了大赛总结发言。她对各团队在此次大赛中的表现给予积极肯定。她表示参赛案例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实务一线的努力与专业能力,同时展现了社会工作者的温度与力量。她强调,案例大赛不仅是展现同学专业能力的平台,更是学生自我成长的重要契机。她鼓励同学们在未来的实习和毕业论文研究中,将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行动,持续发挥社会工作的价值与社会影响力。

大赛在合影留念中圆满落幕。此次大赛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历,也为学院“三融合”育人体系提供了生动而典型的实践样本,展示了新时代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专业水准。未来,社会工作学院将继续以思政育人、实践育人为指导,鼓励同学们走出去、做起来、讲出来,在广阔的专业实践舞台检验专业能力、提升专业本领、强化专业认同、历练专业品质。同时,将搭建更多展示交流平台,让更多人听到师生的实务故事、看到女院社会工作人的努力。

附表:获奖名单
| 奖项 | 参赛作品 | 团队成员 | 
| 一等奖 | 为银发照料者撑伞——社会工作介入精神残疾患者家庭照顾者压力缓解 | 徐弘悦、邢凤超、田园园 | 
| 二等奖 | “五社联动”激活单亲母亲支持网络:从多重困境破解到内生能力培育 ——基于北京市C区四位单亲母亲案例的实务探索 | 田园园、韩盈盈、邢凤超、高蕊情、徐弘悦 | 
| 
 | 当麦田遇见高楼——个案工作介入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自我认同危机干预 | 王晓楠、周萱、褚放、牛子怡、王晓蕾 | 
| 三等奖 | 桑榆瑰宝,晚岁芳华——个案工作介入退休老人自我认同感提升的服务案例 | 郁祁、李宸曦 | 
| 
 | 逐光,新生——危机介入模式助力失独老人重燃生活希望 | 李刘辰郡、赵晗晔、曹朔阳、巩思彤 | 
| 
 | 复调叙事整合,做好生命最后的告别 | 陈立冬、卢梦园、徐梦园 | 
| 优秀奖 | 军旗辉映下的银发力量——X社区老年党员红色文化教育案例报告 | 武姿、李莉芳、于茗慧、吴圆、曹慧 | 
| 
 | 课桌前的星光:个案工作介入儿童行为习惯的改善——基于行为契约法的学校社会工作实践 | 毛雨曦、常菀纯、张亦菲 | 
| 
 | 次元微光,心灵归处——大学生二次元文化疗愈功能的实践探索与路径构建 | 陈馨琦、李晨熙、邓佩瑶、李嘉颖 | 
| 
 | 无声世界里的微光——一位事实无人抚养听障儿童的社会工作个案介入研究 | 邢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