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长征”路——社会工作学院组织学生参加“永远的长征”主题教育宣讲活动

发布时间:2025-10-31 发布者:社会工作学院 浏览量:

10月30日上午10时,“永远的长征”主题教育宣讲活动在中华女子学院报告厅举行,江西于都县宣讲团成员受邀走进校园,为女院师生带来一场兼具思想深度与情感温度的红色宣讲,推动长征精神在青年学子心中落地生根。社会工作学院团总支积极响应校团委号召,以此为契机开展主题思想政治教育的班团日活动,组织2023级社会工作2班全体学生到场参加宣讲活动。

宣讲中,江西于都县宣讲团成员以“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的出发地”为切入点,结合详实的史料、鲜活的革命故事,生动讲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突破封锁、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辛历程,重点回顾了于都籍红军战士坚守信仰、舍生取义的感人事迹,深刻阐释了长征精神的内涵。现场的同学们被宣讲成员深情讲述的内容深深打动,为之感动落泪,她们深切感受到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了大家的爱党、爱国的情感。

在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交流参加感受。摘录部分同学观后感:

刘津帆同学:这场“永远的长征”宣讲会,是一次深刻的灵魂洗礼。从谢宝金肩扛发电机的钢铁意志,到段桂秀奶奶九十载的深情守候;从刘伯坚烈士带镣长街行的壮烈,到于都人民无言的大爱……每一个故事,都是对长征精神最滚烫、最具体的诠释。它让我懂得,长征不只是历史书上的伟大征程,更是由无数个体的信念、牺牲与坚守熔铸而成。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必将这份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属于自己的“新长征”路上,坚定前行,不负时代,不负嘱托。

肖瑶同学:宣讲声起,心被隔空揪回八十年前。草鞋踏破沼泽的噗叽声,在胸腔里此起彼伏;雪山的寒气沿脊背爬升,汗毛肃然。我听见信仰滴水穿石的回响,像暗夜火把噼啪作响,灼痛眼睛。枪炮远去了,饥饿与疲惫却烙在胃里,反复提醒:脚下并非坦途。那一刻,个人悲喜被宏大叙事卷走,只剩滚烫的脉搏与历史共振。宣讲结束,静默如雷,我悄悄把一支虚拟的火柴别进心脏,告诉自己:继续走,就是续写史诗。

李晨曦同学:本次宣讲,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刘伯坚战死狱中写信与妻惜别。可是最后,他的妻子也没有看到那封绝笔书,我不禁感叹命运的残酷。走过万里山河,更知信仰的分量。在雪山上与严寒角力,在草泽间同生死周旋。无数年轻的生命倒下,化作后来者前行的路标。他们留下的不是某场战役的胜负,而是一个民族在绝境中迸发的精神火焰——那种把不可能踩在脚下的勇毅,让所有险阻都成为衬托。

李嘉颖同学:本次宣讲活动使我收获良多,但最让我心灵震颤的,不是波澜壮阔的战略转移,而是一个关于等待的细节——那位奶奶,终其一生没有等到她的红军爱人归来,却始终没有改嫁,替丈夫尽孝,照顾婆婆终老。这个平凡女子的故事,让我看到了长征精神另一种伟大的模样。它不仅是前方将士的浴血奋战,也是后方亲人无言的坚守与牺牲。她用一生的孤独,守护了一份承诺,也守护了对革命胜利的期盼。这份在平凡中蕴含的伟大,这份超越了生死的忠贞与信念,同样是长征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让我深刻体会到,信仰的力量,可以如此温柔而坚韧地穿透岁月,照亮人心。

杨海澎同学:本次宣讲会中,那些在绝境中依然燃烧的理想之火深深震撼了我。革命先辈们用双脚丈量出的信仰之路,不仅属于历史,更照亮了我们的今天。作为大学生,我们虽无需跋涉雪山草地,但同样面临学业、未来与成长的“新长征”。影片让我反思:面对暂时的困难与迷茫,是退缩还是如红军般坚韧向前?长征精神启示我们,真正的力量源于内心的信念与担当。我们当珍惜宝贵的学习时光,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郭珈言同学:这次宣讲像一次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几个长征故事直击人心,让人十分动容。谢宝金扛发电机的坚毅、段桂秀90年的守候,让我读懂长征不仅是两万五千里征程,更是信仰与坚守的传承。作为新时代的女院青年,我们当接过精神火炬,把先辈的赤诚与担当融入日常,在新时代走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长征路,继续发扬长征精神,不负韶华与使命!